在2022年,全球純電車的銷售量為723萬輛,其中純電車銷售龍頭 Tesla 賣出131.4萬輛,市佔率18.2%,第2名的比亞迪市佔率12.6%,共銷售91.3萬輛,而第3名則是Volkswagen集團以57.1萬輛、7.9%的成績取得。單純以結果來看,Volkswagen集團在傳統車廠中表現不差,在電動車的布局腳步算快速,先期布局也極具策略性思考。
中國汽車市場近來發展迅速,以實質成為全球第一的汽車大國。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首度以1,364萬輛超越美國的1,043萬輛,成為世界汽車最大汽車市場;6 年後,中國電動車的銷量也以20.7萬輛超越美國的11.5萬輛,成為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2023年第一季,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106.9萬輛,也首度超越日本的95.4萬輛,不僅內需市場為全球第一,近期也躍居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Toyota在今年6月14日舉行的2023年度的股東大會中,出現了18年來首次有股東提案請求將豐田章男(Akio Toyoda)男…等7人排除在董事的名單的舉動,雖然後來遭到大會否決,但已可以嗅出外資對Toyota電動車市場布局緩慢的不耐,並擔心電動車的狂潮將其淹沒。
自從2014年SAE International 發布了對於汽車自動駕駛Level 0到 Level 5的定義之後,台灣也在2015年從工研院機械所開始投入資源研究自駕車技術領域,而且自從2018年11月 立法院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開放自駕車沙盒實驗之後,各機關團體研發的自動駕駛載具,向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申請得到核准後,就可以合法上路測試、以驗證自身系統的實用性跟穩定性了。
前二篇文章討論過日本及美國車廠的電動車進程及車廠的策略後,本篇續談歐洲車廠。
繼上一篇討論日本車廠之後,美國汽車品牌近來最大的一個消息就是福特汽車及通用汽車相繼加入原為TPC特斯拉充電樁設備標準改名而來的NACS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這個決定除了所謂的西瓜靠大邊效應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用及福特汽車如何降低轉型電動車所需的週邊設備相關資本投入,尤其根據福特汽車2023年第一季財報獲利16.6億美元中顯示電動車部門虧損了 7 億美元(未計利息和稅收),而第一季銷售的電動汽車只有 1.2 萬輛,因此平均銷售每輛電動車就虧損了 5.8 萬美元。
最近汽車產業電動化時程進展的新聞多得令人目不暇給,6月14日剛剛開完股東大會後,不滿意電動化進程緩慢的Toyota法人外資,甚至提案要求豐田章男不應該在卸下CEO之後還續任董事。其中的丹麥基金AkademikerPension首席投資長Anders Schelde就說:「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我們追求的是最高利潤和負責任的投資,Toyota的電動車戰略看起來根本沒有吸引力。」因為在美國和歐洲…等銷量迅速攀升的地區,Toyota在電動汽車獲利方面處於劣勢。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through links in these email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our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