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如何在政府的綠能政策中掌握商機(續)

有關中華民國(臺灣)政府綠能政策對於車輛產業的影響,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及與業者直接相關的政策補助及行動方案,而本篇另行分享其他關聯產業中的綠色能源政策方向中,與車輛產業間接相關的作法給大家參考,以期相關業者在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方向時,了解基本的政府政策作法,並進一步檢視自身所投入的資源是否與政策方向一致,進而掌握更多的成長機會。

筆者茲將目前掌握的資訊整理條列如下:

  1. 「2050 淨零排放」初步藍圖:再生能源佔總電力60~70%,並搭配9~12%氫能。加上顧及能源安全下,使用搭配碳捕捉(CCU)之火力發電約20~27%,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
  2. 鋼鐵業在製程改善方面在2030年前完成發展高爐噴氫及氫還原煉鐵技術,實現零碳排製鋼目標
  3. 因應未來短、中期應用氫能源需求,於2023年建置台灣第一座移動式加氫站。
  4. 結合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試驗規劃,在2030年發展藍氫,供給氫能給於應用端使用。
  5. 發展AI智慧充電與電能調度前瞻技術計畫建立可依據殘電量,進行不同電流充電並符合安全檢測之非均流自動插接60kW充電樁。開發車對電網(V2X)雙向充、放車輛介面以及充電樁之車對家庭(V2H)雙向電力負載驗證。
  6. 開發低成本DC(直流電)充電設備提供誘因鼓勵國內業者投入電動車充電相關產品研發及生產。
  7. 辦理電動車輛電池除役回收及再利用相關關鍵行動,包括強化循環材料使用,藉由差別費率、標準,增加產品添加再生材料的意願。並且加速相關法規與測試標準訂定,鼓勵大型企業投資,健全電池循環產業鏈。
  8. 研發電動載具關鍵次系統,開發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包含符合美國能源署(DOE)2025年標準的車用馬達驅動控制器與車用電動馬達。
  9. 推動鋰金屬固態電池小型試量產線建置,建置350Wh/kg鋰金屬固態電池試量產生產線,進行電池產能及可靠度驗證。
  10. 透過修訂法規與推動方案,促進住宅、商業與公共停車空間廣布充電樁。另透過使用管理策略(如:核發電動車專屬號牌、電動車免徵汽車燃料使用費、免徵汽車使用牌照費、推動電動車輛停車費優惠計畫、設置電動車充電格位等),布建友善之電動車使用環境。經濟部計畫到2025年,將充電樁數量從2,000個擴至7,800個(AC慢充目前已達約3,800支),同樣將在公有停車場、大賣場、加油站、台鐵高鐵、高速公路…等地設置。

在上述10項相關政策中,以2022年12月三讀通過的停車場法條文修正案最為關鍵,該法增訂公共停車場應設置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及其充電設施。這是一個對於充電式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的歷史里程碑,當然對於投入充電樁的業者將是一個超級利多,尤其政府也訂定了明確目標來達成,充電樁數目的翻倍所帶來的將是電動車主里程焦慮的遞減。根據相關業者宅電的統計,全台的DC快充已經在2022年底超過1,000支來到1,007支,AC慢充也已經超過3,800支,成長速度非常驚人。當然主要也是因為台灣電動車數量的成長非常迅速,從2021年的7,064台(市佔率1.6%)到2022年的16,120台(市佔率3.7%),直到目前(2023年)第一季已達5,322台(市佔率4.7%),如此倍數成長的商機,當然會吸引業者積極投入市場卡位,再加上停車場增設充電樁的政策加持,相信對於電動車銷售成長會有推波助瀾的成效

而且根據市場研調機構預測,全球充電樁市場產值,將從2022年的355億美元,以每年至少成長31%的速度,在2030年暴增至4,173億美元(約新台幣約13.4兆元)。所以台灣的諸多廠家如臺達電、華城電機、飛宏、士林電機、臺泥、中興電機….等等都已準備打這場世界盃的競賽。其中,臺達電因為很早就投入這個領域,目前在全球AC充電樁的市佔率為第二名、DC充電樁的市佔率為第五名,算是站在領先群的公司,因此也有人樂觀地期待台達電將成為繼臺積電之後,臺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至於在氫能運用方面,經濟部盤整了各個單位今、明兩年共投入了46億多預算發展。其中,經濟部將在今年設立的一座移動式加氫站及建立氫氣之高壓輸、儲基礎技術及設施,這對於氫能大客車及小客車的導入將至為關鍵,尤其在彩碤新能源於5月12日剛剛完成的第一輛氫能巴士原型車賦能儀式。還有中鋼將投入24億研發零碳排氫能煉鐵技術,這對於加入淨零碳排生產的汽車業者是非常重要的意義。畢竟汽車的結構主要都是鋼鐵及鋁金屬為主,能夠揚棄煤炭及天然氣而採用氫氣作為煉鋼的還原劑,對於淨零碳排的達成也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還有對於固態的鋰離子電池研發設立試量產線的支持,這項產品中臺灣的翹楚企業輝能科技,日前才經由法國總統宣布將在法國敦克爾克設廠,這是輝能繼桃園之後,首次於海外設立第一座固態鋰離子電池工廠,這種FLCB(FPC Lithium Ceramic Battery)軟板鋰陶瓷電池,是一款將固態電池與軟性電路板(FPC)結合的新型電池產品。厚度僅0.38mm的薄型電池可以隨意彎曲、剪切也不爆炸,經過不斷的進化,由於固態電池有快速充電的優勢及自主研發的「ASM 主動阻止熱失控安全技術」,目前已經跟Mercedes-Benz、Vinfast、Nio….等車廠簽署合作備忘錄或技術合作協議,跟之前一篇文章所提及的LTO鈦酸鋰電池製造商格斯科技一樣,都將是臺灣下一個閃亮的明星產業。

至於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技術的部份,有鑑於德國剛剛在今年3月28日跟歐盟達成協議,將認可經由二氧化碳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得到的氫製成的環保合成燃料e-FUEL的內燃機車款為零碳排車款,此舉的後續效應尚待進一步觀察。不論如何,CCUS也是一個我們必須關注的項目,尤其是在台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產業推動聯盟(TUCA)成立之後。

透過以上的分享,筆者也希望各位讀者可以看見因為淨零碳排在汽車關聯產業中所衍伸的各項商機,更希望大家看見臺灣更好的未來可能。

作者簡介-Kenny Liu 劉宸志(金豊)

1988年在成大航太系畢業,當了兩年空軍機工長之後,就在1990年7月開始進入汽車產業服務直到現在,從一開始在達亞汽車擔任服務工程師,並曾在服務廠現場擔任技師三個月,接著在羽田機械擔任Peugeot/Daihatsu產品專員,1992年3月至慶眾汽車VW T4擔任行銷及通路專員,1994年2月到台灣通用汽車(GMT)擔任地區經理,1998年9月到福特六和汽車擔任營銷及服務/零件各部門主管,2019年5月福特六和退休後自當年8月擔任JLR Taiwan經銷商營銷及服務主管及人員的專任顧問講師,並於2021年4月應聘擔任SUZUKI億和汽車公司總經理職務到2022年4月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