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
從特斯拉自駕軟體召回談起
劉宸志 Kenny Liu 2023-03-30 11:26

從特斯拉自駕軟體召回談起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在今年2月中宣布了一個Tesla全車系的自動駕駛軟體〈FSD;Full Self Driving〉改正的召回,總共在美國召回36萬多輛進行FSD軟體更新改正,這是Tesla繼2022年9月的110萬輛的車窗安全系統的召回之後,再一次大量召回。筆者在此無意探討這兩次召回的詳細內容,而是車廠報請政府核准的車輛召回改正的方式,乃是直接透過空中傳輸技術 OTA〈On The Air〉傳送更新軟體到目標車輛上面,這種車輛召回改正的方式,只要車主一啟動車輛,車輛就自動下載更新軟體,讓車輛回覆迅速又不涉及任何車輛的保修索賠。而且也直接回報更新訊息到車廠,這種召回方式即時有效又無需花費現場人力服務成本,車主也無須耗費時間專程安排回廠進行改正更新。算是一個政府、車廠、車主三贏的瑕疵維修改正方式作法,也是進入電動車世代車主的福音。

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款已開始行銷全球
By Jeff Lee 2023-03-29 11:26

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款已開始行銷全球

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燃油車市場裡,一向不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直到2020年開始,電動車的技術與生態環境逐漸成熟的狀況下,自主品牌開始跳過燃油車,直攻電動車的新技術。從2010年代中期以後的新創品牌,以至於隨後的傳統車廠轉型,這幾股力量在2020年起匯流爆發,並在去年超越合資品牌,開始主導了龐大的中國車市。同一時間,多個品牌懷抱雄心大志開始積極佈局全球市場,為其企業的下一步宏圖大計規劃出海口。我認為不出數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成車輸出國。

800V 充電平台的理想與現實
By Jeff Lee 2023-03-29 11:19

800V 充電平台的理想與現實

大功率快充系統是電動車未來的充電趨勢;為因應這個需求,800V的高壓充電平台已成為當下全球車廠的重要技術議題。”全系統高壓” 將是未來主流,亦即電池、電機、電控、以及週邊之電壓轉換器、配電盒等等裝置皆設定為800V系統,雖成本較高,但系統能效也高,技術一步到位,投資回報率與開發時程等綜合因素來看可達最佳化。不過待克服的問題也不少,兩、三年內難以有大幅普及化的進展。

20230327 車界週報
By Richard Tsan 2023-03-27 12:47

20230327 車界週報

車界週報整理最近一週台灣汽車市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從Tesla大降價談起
劉宸志 Kenny Liu 2023-03-23 12:03

從Tesla大降價談起

自從今年開春以來,目前電動車的領導品牌Tesla在中國、美國及歐盟…等全球電動車主要市場掀起了降價行動,而且降幅引起了市場震撼,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因為Model Y及Model 3在3個月之內連續2次降價且降幅超過20%,其中今年〈2023〉1月6日第二度降價後,因為降幅破大〈Model Y從28.89萬降至25.99萬元人民幣;Model 3的起價從26.59萬降至22.99萬人民幣。〉,連續3天在中國訂單破萬,車主的等候交車期因此而延長,甚至還引起中國各地的已交車車主集體至Tesla據點維權。有趣的是:有些車主呼朋引伴到展廳抗議,結果同行的朋友卻對Model Y降價後的高C/P值心動不已,當場立馬下訂成為準車主。

燃油車時代的終結者會是固態電池嗎?
By Jeff Lee 2023-03-20 12:48

燃油車時代的終結者會是固態電池嗎?

電池包是電動車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也是電動車能否承接油車車主駕車需求的關鍵技術點。近年來電池技術發展面向五花八門,但絕大部分皆出自於鋰離子電池的基礎。固態電池算是從中發展出的革命性變革技術,且也已有衍生出各種型式(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足見其隱藏著誘人之龐大商機,驅使著全球各方研發人員無不絞盡腦汁推出能量密度更高的解決方案。無論其未來如何發展,消費者必將在鋰離子電池車款或固態電池車款中選到適合自己身處電動車時代中的車子。

20230320 車界週報
By Richard Tsan 2023-03-20 10:31

20230320 車界週報

車界週報整理最近一週台灣汽車市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20230301 車界週報
By Mike Song 2023-03-01 10:40

20230301 車界週報

車界週報整理最近一週台灣汽車市場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電動車與燃油車未來的市場版圖推移
By Jeff Lee 2023-02-01 10:31

電動車與燃油車未來的市場版圖推移

在5年前,如果來談電動車市場版圖如何在2030年以前超越燃油車的話題,很可能被譏為異想天開;但在如今看來,這些推測已從虛幻變得更加真實確切。在環保議題之外,汽車傳產業與分析師們低估了人類對於科技的渴望、對於新事物的想像。智能電動車不只是顛覆了汽車產品本身的想像,帶來了更是重新定義的出行概念。

2022與2023年的全球車市走向
By Jeff Lee 2023-02-01 10:18

2022與2023年的全球車市走向

全球車市自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以來,即使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仍然清楚可見電動車浪潮襲捲而來的大勢。雖2021與2022年的車市較2020年有所回溫,但仍難重回數年前的高峰。如今進入2023年之後,晶片短缺與戰亂所引發的經濟問題仍將抑制車市難有顯著成長,但電動車銷售滲透率仍會持續成長,快速取代燃油車,開始進入到我們週遭的日常生活當中。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就能將百餘年內燃機的榮光遮掩,可見電動車發展靠得不僅是全世界政府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與法令,而是發自於人類內心深處那顆企圖改變的種子「發芽」了⋯ 當顛覆傳統的時刻到來,也就將是新的遊戲規則改變汽車傳產業的時刻到來。

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邁向1,500萬台大關
By Jeff Lee 2023-02-13 18:40

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邁向1,500萬台大關

台灣汽車市場掛牌數在去年有3.5%是電動車,約當是15,000台。這在全球的電動車銷量佔比是0.14%,遠低於新車市場規模佔比的0.55%。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表示台灣各車廠電動車的推廣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絕大部份欲買新車的車主,從油車換成電動車的各種考量與障礙,將在3年內逐漸一一排除。而全球車市的大勢,正在從去年電動車破千萬台的驚人戰果,持續逐年攀上高峰。

自動駕駛技術將在2030年之前穩步發展逐步落地
By Jeff Lee 2023-01-30 10:21

自動駕駛技術將在2030年之前穩步發展逐步落地

全球自駕技術的研發工作,這幾年可說是處在低谷時期;除了美中兩強,其他諸如德日韓等汽車大國,已漸被拋於競逐行列之外。自駕技術的源頭是來自於大數據,這也是美中兩強得以勉力發展維持研發能量的主因之一。在接下來的3年之內,淘汰潮勢不可免,但能挺過去並發展出小規模盈利模式的廠家,將可能在2030年迎來豐碩的成果!

VAG的電動車產品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
By Jeff Lee 2023-01-03 12:57

VAG的電動車產品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

在2020至2021年的這兩年期間內,全球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推出5年、10年、15年時程的車款電動化策略。其中主要的關鍵時間點大致都鎖定在2025年、2030年、與2035年⋯ 第一個5年發展全新電動車平台,第二個5年擴大電動車銷量構成比至一定的比例,第三個5年準備逐漸停產燃油車,並全面電動化。這其中當然以VAG做為車企代表,因為其策略佈局完整而深入,又可運用集團內多品牌資源整合的優勢;但過了一年多,VAG的開發進度落後了,尤其是開始被中國自主品牌超車,現在已被迫要提出權宜對策了。

上海市正領先全球 全力推動智能網聯車的應用
By Jeff Lee / Mike Song 2022-12-29 10:35

上海市正領先全球 全力推動智能網聯車的應用

全球開始積極試行Robotaxi或自駕技術的城市,有舊金山、鳳凰城、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等。其他諸如德英日等大國雖也有積極制定相關法規試推行L3的車款上路,但距城市道路Robotaxi的終極技術應用之路仍然遙遠。目前自駕技術顯然仍是中美兩強的對決態勢,而且上海市政府積極規劃的作為,或將在數年後成為全球城市交通智慧化的示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