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款已開始行銷全球

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在中國的燃油車市場裡,一向不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直到2020年開始,電動車的技術與生態環境逐漸成熟的狀況下,自主品牌開始跳過燃油車,直攻電動車的新技術。從2010年代中期以後的新創品牌,以至於隨後的傳統車廠轉型,這幾股力量在2020年起匯流爆發,並在去年超越合資品牌,開始主導了龐大的中國車市。同一時間,多個品牌懷抱雄心大志開始積極佈局全球市場,為其企業的下一步宏圖大計規劃出海口。我認為不出數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成車輸出國。

    去年中國首度超越德國,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輸出國;其中新能源車款(BEVPHEV) 更是達到106萬台,較2021年成長近翻倍,將其他國家的外銷數量遙遙拋在後面,電動車時代的霸主地位可說早已屹立不搖。我們都知道,近年來美國汽車產業保護主義高漲,從關鍵原物料到三電系統、高階晶片等關鍵零組件,皆著重在本土產業的紮根發展;這對於各國之間的電動車外銷貿易開始形成了巨大的障礙。中國自主品牌的電動車款能夠在電動車時代的初期即突破貿易障礙,年外銷量達百餘萬台,靠得絕對不是價格低廉而已,而是背後幾個重要因素使然

  • 三電系統技術先進。無論是電池技術、IVI系統整合能力、以至於成熟的ADAS Level 2+ 實用性,皆已在過去數年內默默地超越了德日美等傳統汽車大廠;再加上數十年來與國際品牌合資建廠運營的經驗累積,可說軟硬實力兼俱,早已 “彎道超車” 成功。
  • 供應鏈完整且穩定。除了像 “疫情封城” 的人為因素之外,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地自給自足發展出堅強厚實的原物料與零件供應鏈了。目前中國鋰離子電池的產能佔全球一半以上;鋰、鈷、鎳等關鍵原物料不是在中國本土開礦挖掘,就是掌握了相關產地(例如非洲剛果的鈷)供貨源;其他傳統零件協力廠商體系,更是已具有與合資品牌共事多年的純熟技術經驗,以及獨霸全球的成本優勢(產量大,開發投資金額可快速攤提)。
  • 全球佈局戰略提早啟動。無論是開發中國家的東南亞、中南美洲等市場,亦或是先進且極具指標意義的歐日等市場(美國市場已開始封鎖中國品牌進入),中國自主品牌皆早早開始佈局。尤其是關鍵的西歐地區,在23年前幾家車廠即已在當地設立總部與銷售據點,甚至開始在運營成本較低的東歐興建成車組裝廠,以利未來長期市場拓展的大計。

     中國自主品牌外銷電動車數量在去年首度破百萬台,在我看來只是個起點而已;當全球各開發中地區的充電設施佈建持續發展的同時,電動車的銷售必然因中國品牌的引進而快速成長。所以我認為接下來幾年帶動電動車成長的 “火車頭,除了美國以外,將會是東南亞、印度等地區;而中國將必然在這些地區扮演關鍵性的角色。而其最後關鍵性的一擊,必須要能真正說服歐洲消費者,由美德法義等國的電動車款轉向購買品質信賴度一向不足的中國製產品。即使如日本車廠都還未曾真正擄獲歐洲消費者的心。或許這個時間點的到來至少還需要再等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