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壅塞管理」可望成為同時改善交通效率、道路安全與能源效益的新方案

汽車駕駛人在平日通勤或假日尖峰時段,經常受困於塞車當中,不僅造成時間浪費,也導致能源消耗與安全風險。近日Nissan於美國矽谷先進技術中心(NATC-SV)攜手康特拉科斯塔交通局(CCTA)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共同推動「合作式壅塞管理」(Cooperative Congestion Management, CCM)計畫,並透過實際道路測試,驗證其改善交通效率、提升燃油經濟性以及強化駕駛安全的潛力。

此計畫同時獲得美國交通部自動駕駛系統補助支持,顯示其在交通產業發展中的戰略價值。Nissan的CCM技術試圖從根本上解決「走走停停」的交通模式,將人類駕駛的不穩定行為轉化為可預測且協作的車流。其核心運作方式是透過一輛「探測車」(probe vehicle)蒐集即時壅塞數據,並利用車聯網技術回傳給30至60秒後方的車輛,使後方駕駛能提前微調速度與車距。藉由搭配Nissan的ProPILOT Assist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CCM能降低急煞行為並避免因視線受限所造成的連鎖壅塞。

在模擬數據中,CCM已展現縮短18%通勤時間與提升最高42%燃油效率的潛力。更具體的是,於加州舊金山灣區I-680州際公路進行的600英里實測中,搭載CCM的車輛急煞事件減少了85%,停滯時間縮短70%,追撞風險亦明顯降低。這些數據顯示,CCM能在個人駕駛體驗與公共交通效益上同時發揮作用。

不過,技術落地仍存在挑戰。首先是控制車輛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影響整體交通流動。Nissan研究團隊指出,即便僅有少量車輛參與測試,仍能顯示群體行為受到影響的初步跡象,這也為未來擴展提供依據。其次則是駕駛行為本身的阻力。例如部分測試駕駛會因不理解系統邏輯,而嘗試「補空隙」或關閉輔助功能,導致CCM效果下降。Nissan因此強調,除了持續優化人機介面,讓駕駛理解提前減速的原因外,教育與推廣同樣是成功導入的關鍵。

對產業而言,CCM不僅是提升Nissan車主體驗的附加價值,更代表車廠逐步從單純的產品供應者轉型為整體交通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若未來能透過普及化的4G LTE或更先進的車聯網架構實現規模化應用,CCM有望成為緩解都市壅塞的重要工具。這意味著汽車產業正朝向以「群體協作」為核心的智慧交通發展方向前進,而品牌的科技落地能力也將成為市場評估的新指標。

儘管Nissan尚未公布CCM的量產導入時程,但從模擬到實測的成果已顯示高度可行性。研究團隊接下來將專注於觀察一般駕駛的互動行為,確保系統能自然融入日常使用情境。正如Nissan研究主管Zvi Guter所言,這項技術不僅讓駕駛更安全、更舒適,也能在更大範圍內帶來減排、節能與交通效率提升的正面影響。

隨著自動駕駛與智慧交通基礎建設的持續演進,合作式壅塞管理技術將成為連接單車智能與群體交通協作的重要過渡,並可能在未來徹底改變人們對「塞車」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