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Waymo已獲得營運許可,但該公司強調,目前並不會立即擴展,而是採「有節奏、分階段」的策略推進服務。Waymo採用審慎布局的做法,在安全與技術成熟度上有所堅持,而非選擇較為激進的風格。特別是在2023年,GM Cruise的robotaxi曾於舊金山發生重大事故後,相關監管單位對自駕技術採取更加謹慎與嚴格的審查標準。

目前,Waymo是美國唯一一家營運「無人駕駛付費載客服務」的企業,旗下超過1,500輛車輛於舊金山、洛杉磯、鳳凰城與奧斯汀共四座位城市營運,每週完成超過25萬趟的實際載客任務,如此的規模已讓Waymo在美國自駕移動市場取得一定的領先優勢,讓其更具備與監管機構溝通時的重要依據。

然而,Waymo仍然有著許多壓力。為因應道路障礙(如鍊條、柵欄、臨時施工圍欄等)對自駕車感知系統的挑戰,Waymo正主動召回逾1,200輛車輛進行軟體更新,以加強風險控管,並展現主動改善的態度。如此一來便得以降低潛在事故風險,也有助於維繫外界對自駕車營運的信心。

就在 Waymo謹慎拓展之際,另一自動駕駛技術巨擘Tesla也蓄勢待發。執行長 Elon Musk近日宣布,Tesla將於下月在德州奧斯汀推出付費robotaxi服務,並計畫於今年稍晚拓展至加州。與Waymo採用封閉測試與地圖最佳化策略不同,Tesla的robotaxi服務將完全倚賴其Full Self-Driving(FSD)系統,即以純視覺與AI模型為主的自駕技術。兩者在技術哲學與商業方式迥異,未來在相同的市場中勢必正面交鋒。

整體而言,Waymo的擴張與Tesla的進場,代表美國robotaxi市場已正式邁入「雙雄競逐」階段。無論是以安全為優先的漸進式擴張,還是以技術跳躍為核心的快速拓展方式,對於自駕計程車的落地與普及化,已不僅止於技術驗證,而是進入實際服務、商業營運的關鍵時期。對整個汽車產業與智慧交通發展而言,這場robotaxi競賽的發展,都將影響未來10年的交通樣貌與移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