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035禁售燃油車政策遭傳統大廠反對,顯示新能源轉型與產業競爭力平衡面臨挑戰

歐盟計畫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銷售二氧化碳排放車輛的政策,影響了車廠的新車產品規劃,也帶來許多爭議。而近日Mercedes-Benz執行長Ola Källenius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對此政策提出嚴厲批評,並警告若此政策如期上路,歐洲汽車市場恐將面臨「撞牆式」危機。接下來歐盟將進行正式審查,相關討論勢必升溫。

支持歐盟政策的一方認為,2035年起全面禁止銷售二氧化碳排放車輛的禁令是落實歐洲綠色轉型的重要一環,對減碳目標不可或缺。然而,反對聲浪則指出,歐洲車廠正承受需求疲軟、來自中國大陸的強烈競爭,以及電動車銷售成績不如預期的多重壓力。在此情況下,2035年禁令將使歐洲汽車產業雪上加霜,甚至動搖整體市場結構。

Ola Källenius直言:「我們需要現實檢驗,否則將全速衝向一堵牆。」他指出,一旦禁令確定,消費者很可能提前大量購買汽油與柴油車,導致市場提前失衡,進而使歐洲汽車產業陷入劇烈動盪。他警告,如果不調整政策,歐洲車市甚至可能「崩潰」。

身兼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主席的Ola Källenius並未否認脫碳的重要性,但主張應採取「技術中立」的方式推進電動化轉型。他呼籲歐洲各國政府應透過稅務誘因與充電站電價補貼,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電動車,而非僅依靠禁令強迫市場轉向。他強調:「我們必須減碳,但不能忽視經濟發展。」

這場政策辯論凸顯出歐洲汽車產業面臨的兩難:一方面必須加速能源轉型以達成氣候目標,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產業競爭力流失。隨著政策審查期的臨近,如何在環境責任與經濟現實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歐洲車廠與政府決策者亟需解決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