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已開始挑戰日本車廠

自1980年代初的經濟改革開放之後,大陸的現代汽車產業即開始逐漸萌芽發展⋯ 從初始與國際品牌的合資設廠模式學習技術與管理,接下來掛自主品牌做模仿與自製內銷,一直到政府產業政策轉向新能源車,才終能真正脫胎換骨,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與新科技;但這也不過就是最近5年左右的事,自主品牌是否持續提升其產品組裝品質、耐久性、車輛動態性能等等汽車工藝基本面的表現水平,才會是能與日本車廠展開長期市場競逐的實力基礎。

      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在合資企業技術轉移與中國大陸政府大力扶植之下,在近幾年以來藉由新能源車科技發展的大趨勢,逐漸開花結果登上國際舞台;除了在歐洲各國主攻BEV車款挑戰成熟市場之外,其實在全球車市版圖的攻防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大陸內地的Hybrid市場以及東南亞市場,已成為中國大陸自主品牌挑戰日本車廠的第一步。

    首先,在中國大陸的Hybrid市場,原是由Toyota與Honda兩大日本品牌所主宰;每月掛牌9萬多台的Hybrid車款,其中八成以上都是這兩個品牌。在2019年時,中國大陸政府提出耗油量的中程目標:依照WLTC全球測試標準,2025年乘用車油耗水平需降至4公升/100公里。自此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全力投入新能源技術研發,並在號稱「混動元年」 (大陸的「混動」,泛指HEV與PHEV ) 的去年起,以PHEV插電式混動車款為主來與日本的Hybrid車款對決。就以新能源汽車一哥BYD的DM-i 混動技術來看,以大功率馬達與高能量密度的刀片式電池做為基礎,具有純電、串聯、並聯、與能量回收的多種動力運作模式......電量充足時為馬達驅動的純電行駛模式;電量不足時引擎驅動車輛,並對電池組充電;車輛需要加速時,引擎與馬達共同發力;高速巡航時,引擎直接驅動車輛。這台車以「電」為主的混動技術適合在城市走走停停的行駛型態,相對於燃油車可節省更多油耗。其綜合續航力可達1,200公里(含純電續航里程120公里),不插電情況下的油耗已達3.8 公升/100公里的高水平(26.3 km/liter),甚至小贏Altis Hybrid的25.2。這也是為什麼有哩程焦慮又注重油耗值的普羅大眾,在今年以來的中國大陸混動車市逐漸由日本品牌轉向自主品牌的最大原因。

    至於在東南亞的汽車市場,無論是在當地設廠CKD,或是採整車進口CBU的方式,大陸自主品牌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銷售量皆已逐漸追上日本品牌,尤其是BEV車款,在泰國的市佔率已達90%,可說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已開始靠新能源車科技來突破日本品牌長久以來的市場壟斷。當然,南韓車廠的EV戰略也已擴及東南亞市場,而且佈局全面,頗有與中日兩國在未來這個地區形成三強鼎立之勢。

    總體而言,中國大陸自主品牌已靠著電動車的研發,實現了在燃油車時代無法企及德日美等汽車大國的夢想。其新車款在近幾年來已開始進軍歐美日等先進市場,這在十年前還是無法想像的事情,而現在最可能先與日本品牌在中國本土與東南亞市場展開短兵相接。這場銷售競賽其實並非完全是車款之間的對決,而是升級為新能源車與燃油車、或新能源車不同技術之間的對決;這甚至牽涉到當地政府的政策走向、與搭配使用新能源車相關的設施普及性。無論如何,未來的汽車市場將會愈來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