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科技研發重鎮 -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參訪心得

無論是整車、零組件或是現在最夯的車輛電子,ARTC是車輛產業常會接觸到的重要單位。其功能不僅是協助產業進行測試驗證,而且是帶領國內供應鏈將研發成果轉移並量產外銷的領頭羊。由於ARTC擁有國內無出其右的測試能量與強大的研發團隊,台灣汽車產業與汽車新科技業的下一步,必須要有ARTC的技術與驗証支援,才能踏實地大步邁向國際舞台。

         如果要談到台灣汽車業的研發實力時,我們第一個要談的就是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擁有龐大研發與測試場地相關資源的ARTC,座落於彰化鹿港的彰濱工業區。在74日的下午,車未來編輯團隊就來到佔地面積達129公頃的台灣汽車科技研發重鎮 - ARTC,採訪到自2000年起即擔任總經理,並於2019年升任董事長的黃隆洲先生,暢談ARTC 20餘年來的發展與持續邁向汽車未來新世紀的研發藍圖。

車未來編輯團隊曾彥豪(圖右)、李應生(圖中)前往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與黃隆洲董事長(圖左)進行專訪。

 

    黃董將ARTC成立至今已32年的時間軸,分成數個階段來看,而從這些階段的發展歷程,也正好對照出台灣汽車產業同一時期的狀況

  • ARTC2000年從湖口搬至新建的彰濱廠區現址後,即開始建構相關重要的基礎實驗與驗証設施,此其時為蓄積研發測試能量的啟始點,稱做「環境建構I期」。包含高速周回路(俗稱的碗形跑道)、實車碰撞實驗室、電磁相容(EMC) 實驗室等等重要的基礎測試驗証設施投資案都是在接下來的數年內陸續完成。在完成這些軟硬體建設的同時,ARTC實驗室群團隊開始尋求國際車廠認証與國際驗証機構的合作,以協助國內汽車產業供應鏈能直接打入國際市場。這樣從協同設計、技術轉移、測試驗証、外銷認證等等對於汽車產業的一條龍式服務,將ARTC的價值提升到了產業輔導者的層次。此時基礎設施建設與國際驗証合作體系這 “兩隻腳,已在環構期的期間內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 2006年時,呼應經濟部提出的「整車工業自主技術建立計劃」,時任總經理的黃董成立了研發處,開始佈建關鍵技術的研發計劃。包含光學設計、工程分析、以及車用電子等相關協助產業升級的研發工作自此全面展開。到了2011年時,因應電動車發展趨勢,ARTC開啟了為時3年的「環構II 期」工程建設,全力建構智慧電動車的測試驗証能量。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內,ARTC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這兩個領域對台灣供應鏈提供了廣泛而實質的協助,其中包括電動車馬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充電樁、無綫充電、以至於與ADAS相關的ACCAEB等等,皆達成了商品化的豐碩成果。至於動力電池的完整測試設備,目前正由經濟部標檢局在苗栗銅鑼興建中,預計還需2年多才會完工啟用。
  • 2015年時,ARTC觀察到了汽車新科技的未來將朝向集三大關鍵技術(聯網化、電動化、智能化)為一體的全自動駕駛發展,於是積極整合所有相關研發成果與廠商,在2018年成立了 “自駕車產業聯盟,並以國產化比例高達八成的自主研發能力,打造了一台全新設計無方向盤的電動自駕巴士WinBus。黃董表示全車除光達與ACC功能之外,所有自駕AI演算法、高精地圖、電池、電驅、底盤、人機介面、全車內裝外觀設計製造,皆為聯盟成員獨力完成。順帶一提 在我們訪問黃董之後,即由ARTC同仁陪同試乘WinBus繞行廠區,其車頭車尾完全對稱的亮眼設計、內部環形座位的配置(因為已無駕駛座)、以及穩定的自駕行車表現,已展現其進一步持續發展成為量產商品的優異潛質。因為這台車的誕生,台灣自駕系統的基礎開發平台已完成;目前六和機械正轉移此平台技術來開發其不同車身尺寸的自駕車款,而中華汽車也正運用平台資源進行其物流車的自駕功能開發。另一家名為優車智能(Optimal Mobility Intelligence) 的新創公司,將由ARTC與美國Optimal-EV (低底盤電動巴士製造商)合作注資,於8月份在底特律成立營運,並在台中烏日設立分公司。ARTC屬技術股,將以WinBus的研發經驗來協助做技術與專利的移轉,並藉由其商品化的過程帶動國內自駕供應鏈,目前已有包括奇美車電在內的數家廠商納入新車開發計劃。現在ARTC將完成第二台WinBus的製作,並以2台車開始進行Platooning (列隊行駛)的自駕
  • 由於有感於台灣在三電、多合一動力控制系統、智慧座艙、OTA聯網等方面的發展潛力,以及數年前與聯詠合作開發影像處理晶片的成功經驗(在大陸汽車市場一年內賣了數十萬顆),ARTC在今年3月與義隆電子、友達等廠商合作成立了 「車用AI晶片聯盟」,鎖定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的上、中、下游商機。同一時間,ARTC啟動了另一個為時3年的「環構III期」工程建設,以建置次世代智慧車輛所需的車電研測驗証能量,包括了 “多合一動力驅控系統驗証能量次世代智慧座艙驗証設備、以及 “全速域全車種實車封閉驗証場域(包括自駕車的測試),至此將完成 “第三隻腳,讓ARTC能穩健地協助台灣汽車傳產與新科技業者邁向汽車新世紀,獲取更多的商機。

     在訪問的尾聲,我也請教了黃董對於汽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黃董認為2030年、2035年絕對是新能源車銷售過半的關鍵時刻,但 “新能源車” 未必全是電動車;因為電池在能量密度上的技術限制,也許氫燃料電池是另一更適合的選項。此外對於汽車組裝廠而言,積極與原廠溝通爭取新款電動車的生產授權,是必要的第一步;而鴻海電動車事業所帶動的產業鏈, 也會將廠商帶往國外的成車生產工廠,形成新的商機。至於三電、晶片等新科技的重點項目,黃董也建議政府應提供獎促方案,鼓勵業者在地研發,將成果留在國內,才能加速促進產業整體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