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汽車科技大戰已是「箭在弦上」

近十年來,德日兩國車廠屢屢在世界各國攻城掠地創下銷售佳績。相較之下,傳統汽車首強美國漸處於下風。但近幾年因汽車新科技新消費觀風潮襲捲而來,市場隱約有重新洗牌的氛圍慢慢形成。美國公司雖首先領頭衝在前面,不過這場戰爭是資源消耗大戰,再加上疫情的衝擊阻礙了研發資源的持續投入,所以誰是最後贏家尚難預料;尤其是大陸傾國家力量,將在今年年中以前完成由數十顆衛星構建而成的BDS北斗定位系統,對於其自駕系統的開發奠定了厚實的基礎。相較於美國的軍事衛星定位系統GPS,這場戰爭毫無疑問已提升到國家級的對決了。

講到電動車,大家都會想到Tesla;講到網路搜尋引擎,大家也都知道Google。近年Google又以其完整精密的電子地圖做為基底,發展出領先全球的自駕技術。如此表面看來美國目前的汽車新科技的確領先德日等汽車大國,但事實上這場跨行業別的大混戰可能還會再耗時10年,強弱態勢才會逐漸明朗。同一時間,大陸的新科技勢力也在近年迅雷般竄起,在以其龐大的資源推進之下,隱隱然有在幾年之內取美國而代之之勢。

「大陸的Google」百度,在2015年開始研發自駕技術,隨後只花了短短2年時間,就在2017年發佈了包含軟硬體與雲端數據服務的Apollo自駕開放平台。之後在2018年,百度宣佈了與Intel的自駕公司Mobileye 合作的自駕車量產相關安全報告,其中以其自駕安全模型RSS為依據,完成了大陸第一份細分場景與功能的自駕系統基準說明。就在去年底,百度發表了號稱可支援點到點城市道路自駕的Apollo 5.5版本。這個版本另外還涵蓋3個不同客戶需求的自駕車解決方案:低速低成本微型車、「最後一哩」 ( the last mile )自主泊車、以及自駕公車Minibus 2.0方案。最重要的是,百度不落於GoogleWaymo之後,也於去年9月在長沙市推出了Robotaxi自駕計程車服務,直接面對消費者實際使用試煉。Apollo平台的合作夥伴涵括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以及德日美中等頂尖汽車大廠,我判斷其研發能量與影響力恐在數年之內就要越過Google,執自駕技術之牛耳。

再來看看現今汽車界的熱門話題 - 電動車 Tesla獨資的上海工廠,在今年1/7開始交車,並計劃在一年以內將Model 3 所有零組件在地化,也就是說Tesla成了真正具有十足成本競爭力的Made in China;如果再加上日前發表的Cybertruck 皮卡車以及即將在上海量產的Model YTesla可說是意氣風發,話題不斷。此時當然各大車廠也已陸續推出自家電動車款,積極卡位追進度。而在大陸這個最大汽車市場( 也是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的眾多競逐者之中,在可預見接下來國產Model 3的價格戰血洗」之後,能夠存活下來甚至反擊的新創電動車品牌可能剩不到幾家。但別忘了,其他幾家企圖心強的自主品牌傳統車廠所研發的電動車款,因為擁有較完整的製造組裝品質經驗值,加上可能取得比Tesla更低成本的零件供應鏈,在財務運作( 賣燃油車款以穩定現金流量 )與訂價策略上有望拉長戰線,甚而結合百度自駕平台、或者其他大陸優質新創科技公司( 例如:專業在LiDAR的速騰聚創、禾賽光電等等 ),端出更具未來性的產品,而與Tesla以及其他世界級車廠在幾年後一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