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車」的定義隨著時代在改變中

當電動自駕車時代來臨時,駕駛者的時間將完全被釋放,車輛轉而成為了一個自主移動與持續學習進化升級的交通服務平台;所有車內的乘員都可在移動的時間過程中,充份利用時間獲得充份的休息或更多的資訊或娛樂。座艙空間的設計將因此有革命性的變化,消費者將會被帶向一個追求更完美自主的全新 “行” 的新紀元。未來汽車新世界所謂的 “好車” 將充滿無限想像!

我從1990年底開始進入台灣汽車業,至今已跨過3個十年,不敢自誇是汽車專家,但自技術、生產線、採購、產品企劃、行銷、廣宣、產銷管理、經銷商營運、以至於品牌總代理整體管理運作,也算是看遍車業百態,嚐盡箇中滋味。其中最深刻的體認之一,就是台灣汽車消費族群對於「好車」的定義(或者說是偏好)每過一個10年,就有很明顯的轉變。不論這是車廠行銷的推波助瀾,還是消費者自我需求與喜好的演化,總之一台車 “好不好”,永遠是車廠與消費者所共同追求甚或持續探索的課題⋯

- 1990年代,從機械走向電子化的渴望。台灣市場在那時仍是國產車全面統治的時代,但在引擎、變速箱的動力系統部份,新的電子科技已漸成為時髦亮點⋯多點噴射引擎、多段手自排變速、無段變速等等,這些名詞開始成為車壇潮流;娛樂設備從CD、VCD、DVD、頂置式或後座螢幕、到按摩座椅、穿透式座椅等,國產車廠各式自行研發的行銷花招也養大了消費者對車內娛樂配件的味口,當然也培養出不少在地零件協力廠商。

- 2000年代,主被動安全意識的建立。進入21世紀之後,台灣消費者才真正開始理解並接受主被動安全的重要性,並且不再過於沉迷在花俏的娛樂設備上。當然不可免地,此其時又開啟了另一波安全配備的戰爭⋯ ASL、ABS、ESP、auto hold、預緊式安全帶、以至於比較安全氣囊的顆數多寡。直到這一個十年,我認為台灣市場已真正進入消費意識成熟、與國際車市脈動接軌、並且是品牌之間邁向高度專業競爭的關鍵轉折期。

- 2010年代,國產車與進口車藩籬的破除。在此之前,台灣消費者隱然自行分成國產車與進口車兩個族群,當然大部份原因是來自於車價或C/P值的明顯差異;但當成車關稅的逐步調降與國產車廠逐個關閉轉成純進口品牌時,這道族群的無形界線已開始消融,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對車輛產品的資訊透過各種管道豁然暢通,甚至比業務代表更為專業。ADAS、車載資訊、導航服務系統、新能源動力、聲控、手勢控制、人機界面整合、以至於環保節能減碳議題,這些劃時代的專有名詞已無形中襲捲全球車業與台灣車市關注焦點;台灣消費者也跟全球消費者一樣,正邁向「怎樣才是好車」的新舊觀念最大衝突抉擇點!

在進入21世紀的第3個十年已2年有餘的此刻,好車的定義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轉折⋯ 過去的這幾十年來,台灣消費者對 “好車” 的普遍認知已進階到了除動力操控之外,還有主被動安全、車載資訊、導航服務等基本與加值性配備的需求。但這即將成為 “舊” 的觀念;”新” 的觀念將由千囍世代長大的20~30歲年輕人(也就是未來的汽車消費主力),在10年之內重新給予定義。

因為全自動駕駛技術與固態電池的研發將於這個十年內陸續成熟落地,電動自駕車將在2030年起成為推翻百餘年來汽車產業的革命性產品⋯ 屆時動力與操控將不用再列入選車的考量,而好車的新定義即將是:自駕系統安全係數、電池能量、充放電速度、電池壽命、智能座艙功能與更新升級、人機互動模式、車行環境互動、以及支撐這些功能所需的高精地圖、雲端算力、與學習進化之用的海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