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壇銷售版圖之推移

在晶片短缺與疫情問題預期於今年第三季後將逐漸緩解之際,單車晶片需求量較大的電動車與高階車款產能可望解鎖,或許第四季將是全年度衝量最關鍵的時候。不過我預測今年全球乘用車市場規模大約也就在6000萬台左右(去年是5800萬台);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電動車BEV經國外研究單位預估將破600萬台,也就是說BEV將突破10%的市場大餅,而我認為這只是開始。當時間來到2025年時,我大膽斷言這個數字會翻倍到1200萬台的水平,屆時台灣市場「合理」的全球水平將應該是6萬台⋯ 商機無限,但挑戰工作更多擺在眼前!

百餘年來汽車銷售史,在2016至2018這三年之間達到了歷史的高點,乘用車市場規模來到約6800萬台之譜(含商用車則為8000萬台)。但自2019年底起疫情爆發後,2020全年規模直接倒退10年,跌至5600萬台;2021開春後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但在第二季起卻又碰到車用晶片短缺之衝擊,這一來一往之間又將銷售數字打回接近原形,可說過去兩年全球車廠都多災多難,面臨疫情、晶片供貨、以及未來新科技(電動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研發轉型的內外夾擊下,體質調整與策略規劃成為各家前所未有的大考驗。

在去年全球車廠的銷售總結後,如以製造集團為基礎來排名,則前三名依序是豐田集團、福斯集團、與現代集團(雷諾日產三菱Alliance屬結盟性質,如合併計算則將列名第3);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已連續2年搶回寶座,而福斯在去年整體表現不佳,在兩強對決中落居下風。

倒是現代集團克服了在中國市場的持續衰退,在其他市場銷售上彌補了回來,排名逐年上升。另從第4至第10的集團排名依序是⋯ GM、Stellantis、Honda、Nissan、Ford、Renault、以及在印度市場一枝獨秀的Suzuki/Maruti。如果用單一品牌來排名,則前十名依序是⋯

- 豐田、福斯、本田、現代、日產、福特、起亞、雪佛蘭、BMW、與賓士。這其中福斯、福特、雪佛蘭、賓士等四個品牌在去年銷量都衰退超過10%以上,無論是何原因使然,對這幾家大廠不啻是嚴重警訊。而豐田/現代/起亞這日韓三強皆克服大市場困境,逆勢成長5%以上,後勢絕對看好!

- BMW自2015年後,首次搶回高階車市場銷售寶座,雙B之爭已然白熱化。

當然,在過去這兩年車市困境下,我們卻一定要特別來看電動車BEV這個車壇希望的版圖變化⋯ 從2019的170萬台、2020的220萬台,猛然爆衝至去年的465萬台。很顯然地,電動車技術與產能將是左右各品牌(以及新創品牌)未來10年成長與否的絕對關鍵點。話雖如此,我們也都心知肚明,電動車如要普及化甚或要取代燃油車的話,還有更多的技術、成本、與相關充電基礎設施的佈建等障礙橫亙在前;但也正因如此,品牌之間市佔版圖勢將重新洗牌,在10年之內必將有大幅震盪。

從地域性來看全球車市,中美兩超巨合計達3600萬台,霸佔全球市場62%之多;換句話說,車廠如未在這兩個市場有明確具前瞻性的發展擘畫,總體銷售必將難以更上一層樓。舉近年表現優異的豐田來說,其在美國市場表現一向穩定向上,相較之下福斯在前幾年發生柴油門事件後氣勢受挫,始終無法在美國市場反敗為勝;另一方面,福斯一直雄霸中國市場霸主寶座多年,但去年因晶片嚴重短缺等諸多因素,在當地市場銷量竟爆跌8%,同一時間豐田在中國的年成長8%,並且是連續9年的成長。

這代表中國人民已不排斥買日本車之外,豐田的4P規劃加上健全的供應鏈顯然將在廣大的中國市場持續攻城略地。我認為這兩強的未來決勝點就在中國,而且更精確的說,就是電動車開發與產能的競逐。